首页  关于我们  新闻动态  拍卖公告  拍卖知识  在线竞拍  招贤纳才  会员中心  联系我们

结点,起点——中国艺术品拍卖二十年

发布日期:2012-07-09 11:12:25         点击数:54655

  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现场

7月,2012年春拍已接近尾声。即使有过云楼藏古籍善本2.16亿元成交,有李可染的《万山红遍》拍得2.9325亿元,也难掩疲态。壬辰龙年的春拍,却难以龙抬头。

2012年,距离1992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20年。

这20年,中国经济崛起带来众多机遇,艺术品拍卖正逢其时,从无到有、由小到大,从没有经验,到初步走上规范。同时,拍品的价格也呈几何数增长,让人嘘唏。

新中国艺术品第一拍

1992年10月11日,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世界剧院,“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”举行。这场拍卖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。据说,现场配备了100名治安警察、65名武装警察、72位各个语种的翻译;买家凭门票入场,门票价格(包含精致的图录、纪念册和礼品)450元一张(当年全国城镇人均月收入约170元)。

拍卖会最终成交了902件拍品,成交金额235万美元。尽管不高,但这是中国恢复拍卖业以来首次举行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,全球有5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。

时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的张德勤说:“拍卖会在国际上屡见不鲜,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,是需要探索和实践的。探索者的道路与足迹,应该从时间的量中去体现,历史会做出公允的评判。因此,无论成功与否,对于探索者本身都是需要肯定和值得纪念的。”

4个月后,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宣告成立。1993年6月,上海朵云轩举行了首场拍卖会。本场拍卖会印制的5000册图录3天被索要一空;拍卖会入场券80元,一票难求;成交额835万元,成交率74.5%。

朵云轩此次拍卖会的佣金达到200万元,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,因为当年朵云轩一年的利润也不过60万元。在拍场上观战的秦公、王雁南、米景扬纷纷回京,抓紧筹备成立自己的拍卖公司,这就是后来的北京翰海、中国嘉德和北京荣宝拍卖公司。

财富神话时代

1993年,马未都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叫《马说陶瓷》,书中他半开玩笑式的预测:一件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精品,未来至少能卖到10万元。如今,“清三代”的瓷器的成交价早已经是他预测的百倍以上。

1995年6月22日,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。1995年12月,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嘉德、北京翰海、北京荣宝、中商盛佳、上海朵云轩、四川翰雅等6家企业,实行文物拍卖直管专营试点。1997年,中国《拍卖法》实施,艺术品拍卖从此有法可依。

2003年,因为非典疫情,北京的春季拍卖会都向后推迟了两个月。7月初举行春拍3场拍卖,4天内创造了3个比率:90%以上的成交率,80%以上的新人进场竞买以及3亿元的成交额。从此,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。

即使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,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,反而迈入“亿元时代”。由于股市、房市不景气,众多投资资金流入艺术品市场。金融资本的介入,让收藏不仅是圈儿内的事,而且成为了抵御通胀、全民参与的事。

据说,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中,企业家占到两成以上。有了企业家的捧场,拍品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一件件天价拍品,一个个财富故事,让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个神话时代。

站在20年的节点上

20年,你方唱罢我登场;20年来,往事并不如烟。

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,艺术品拍卖只是一个小行业。但它对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回归、中国艺术法规的完善、大众的艺术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虽然艺术品的价值不等同于价格,但是价格却是最普遍、最直观唤醒人们对艺术品珍爱的方式。因此,在发达的传播环境下,全民的艺术知识普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。

近年来,艺术品拍卖却多为人所诟病:金融资本的介入,使得艺术品的收藏属性越来越淡;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让人雾里看花;投机当道、人为炒作、频繁转手……艺术品市场被“亿元”、“天价”、“飙升”、“高回报率”这些华丽的辞藻包围,让怀揣一夜暴富梦的人们前仆后继。

就在20年的节点上,中国艺术品拍卖却遭遇小年。不知这能否让人们在狂热中冷静一下。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认为,当前的艺术市场总体健康但局部有“炎症”,需要对症下药。

这里的“药”,也许有长远的公共艺术教育,也许有完善法律法规,也许还有健全社会道德诚信体系。

拍卖20年,有文化,有财富;在探索,也在发展。20年,是结点,也是起点。赖 睿

新闻动态